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论文抽检不合格!博士,被撤销学位

2023-07-30 19:32:46        来源:   腾讯网

毕业一年后,江苏省的硕士毕业生们再次体验到被论文支配的恐惧。

近期,他们陆续收到了毕业论文的抽检通知。


(资料图)

图 | 江苏省抽检硕士学位论文

在即将到来的8月,全国本科论文抽检工作也将如期开展。

得知消息的毕业生们瑟瑟发抖,“我们毕业证都还没捂热呢。”

图 | 8月25日2022/2023学年度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开通

论文抽检不合格或被认定为“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”,最严厉的后果是取消学位

此前北大论坛还有这样一则消息:双证毕业后,北大5个博士没有通过论文二次抽检,直接撤销学位

图 | 未名BBS网友发帖

毕业后,遭遇论文抽检

没有一位毕业生想被论文抽检到。

今年7月,一名编导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网络发帖。拿到毕业证才半个月,因为论文抽检,被导师通知重写论文和剧本……

图 | 毕业生被通知论文全部重写

毕业一年后被论文抽检到的天选打工人,忙完白天的工作,还要下班后挤时间修改论文格式。

图 | 黑龙江省硕士毕业近期收到论文抽检不合格的通知

2014年,教育部率先对硕博论文抽检做出了相关规定:每年进行一次论文抽检,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、硕士学位的论文。其中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比例为10%左右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比例为5%左右

2020年底,教育部印发《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抽检办法(试行)》,规定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,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,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%

2%的比例并不高,但谁都不想成为那2%。

抽检不合格,被撤销学位

论文抽检不合格,可能会被撤销学位。

教育部和各高校对涉嫌抄袭、剽窃等学术不端的学位论文,一律采取零容忍,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,并注销学位证书。

图 | 被取消学位的毕业生们

除学术不端的情况外,一般而言,论文抽检不合格的毕业生们还有修改和重新答辩的机会。

东部某“双一流”高校规定,凡是出现抽检“不合格”者,其论文必须修改,经盲审通过后重新组织答辩,答辩通过方可保留学位;若两年内没有完成修改和重新答辩,则取消已授予的学位。

西部某211高校要求“存在问题学位论文”限期整改,研究生须在一定时间内根据评阅专家意见,重新完善学位论文。通过学院重新组织的匿名评阅、重新答辩则保留学位,否则撤销其学位。

那么,什么样的论文会被认定为不合格?

近年,各省纷纷出台了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抽检实施细则。以浙江省为例,抽检一般性评议要素分了 “否决性指标”“选题意义”“逻辑构建”等五类一级指标,对论文进行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估。

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,曾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阅意见为研究对象,调查发现不合格学位论文大致存在“作者科研能力不足”“论文规范性欠缺”“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”“文献综述质量较低”“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”及“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”六大问题,占比分别为 38%、29%、13%、8%、7% 和 5%。

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的指导者和把关人,如果论文抽检不合格,将受到相应的处理。

一名湖北高校的本科毕业生,论文被抽检不合格后,其导师处罚被定为严重教学事故,取消一年评优和绩效。

图 | 导师被取消一年评优和绩效

东北某211规定对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出现1篇“存在问题学位论文”的导师,取消博导招生资格3年;如果累计出现2篇“存在问题学位论文”,该导师将被取消各层次研究生导师资格,且学校不再接收其研究生导师资格申请。

对于“存在问题学位论文”的所属培养单位,也会被扣减相应的招生名额和绩效经费

东北某“双一流”规定对于“存在问题学位论文”的所属培养单位,学校会核减相应类型的研究生招生名额:博士招生名额1名/篇、硕士招生名额5名/篇;同时核减学科建设绩效奖励经费:博士10万元/篇、硕士5万元/篇。

四川某“双一流”对“存在问题”博士学位论文所属培养单位,最高扣减达到30万/篇

图 | 四川“双一流”博士硕士论文抽检结果处理办法

教育部印发的相关通知中,明确对于“存在问题学位论文”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,责令限期整改。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,将撤销学位授权

学位论文抽检专家的评议意见,将作为学位授予单位导师招生资格确定、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。

图 | 被取消学位

优秀学位论文,被抽检不合格?

答辩时获评优秀,抽检时却被认定为不合格。前后两次天差地别的结果,让我和导师很难接受。”一位毕业两年多的博士毕业生,突然收到母校发来的通知。

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被累计两名抽检专家认定为“不合格”。学校要求他重走盲审、答辩等申请学位的程序。

近年来,随着研究生和本科生论文抽检制度的相继建立,越来越多学生毕业后被叫回来修改论文,整体上也大幅提升了学位论文的质量。

但同时,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补充道,“相比本科、硕士论文抽检,博士论文抽检更加复杂。如不能很好地保证科学性,‘一刀切’可能会出现‘误杀’问题。

在国内,“不合格”的论文有一种较为典型的情况——论文的学科属性与学生所属的学科不相符。陈洪捷补充表示,交叉学科论文同样存在认定问题,不只在事后,事前的盲评等环节就可能被质疑。

那位“答辩优秀,抽检却不合格”的博士毕业生,他认为自己的论文之所以被认定为“不合格”,很大程度上也在于“选题过于前沿、交叉”。

图 | 已经35岁的博士毕业生,被通知论文抽检

除了导师和培养单位,樊秀娣认为评审专家也需要为一篇“不合格”的论文负责

“通过论文抽检暴露出的问题,有必要倒推一下,从导师、盲审、答辩专家到抽检专家,整个环节中的把关人各自应该负起怎样的责任。”

我国的评审制度已经较为严密、完善,而问题往往出在“一路放水”。2019年的翟天临事件,也恰恰暴露了这一点:评审制度怎么在执行过程中全面失灵。

图 | 每年毕业前夕,翟天临都会收到广大毕业生的问候

樊秀娣还提到,“论文抽检送审是否严格遵守确保同行专家的送审规则,也是值得追问的。”

随着抽检范围、数量和力度的持续加大,抽检制度已成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。

制度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过度依赖专家意见、申诉机制不规范、评议标准相对单一等问题,也有待慢慢优化。

标签:

热门话题
精彩推荐
今日推荐
花木